中国·js6666金沙(CHN认证)手机版下载-2025 New Version

“课堂搬到农家去”——“概论”课现场教学纪实

编辑:hefang 时间:2019年01月09日 访问次数:213

2019年1月5日下午,浙江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近八十位同学在傅夏仙和王晓梅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安吉余村和大竹园村进行现场教学。

从玉泉校区出发,一小时车程后,映入眼帘的便是“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对开”的美丽景象。行走在绿水青山中,从“院士林”到“党员树”,美丽安吉、美丽余村的初步印象便留在了每一位同学的心里。余村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201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安吉余村考察,在考察中,结合余村的发展变迁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为余村进一步走上绿色发展之路明确了方向。

随后,同学们走进基层党员的农家——春林山庄,农家乐的厅堂变成了课堂,安吉灵峰街道农家乐协会党支部书记潘春林向大家介绍了余村的发展变迁。同学们先看了8分钟左右的视频,之后,潘春林同志又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了余村的昔日与今朝。同学们了解到16年之前的余村以采矿、采石业为村经济支柱,矿能生钱,但也破坏了生态。那时的余村粉尘蔽日,环境问题严重,矿区安全事故频发。迫于多方压力,余村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开始探寻绿色发展之路。习总书记当年听了余村的情况介绍之后,肯定了余村的做法,认为由过去的卖石头变成今日的卖风景,是“高明之举”,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极大地鼓励了余村,之后余村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越走步伐越坚定。十多年来,余村已开办几十家农家乐,又创建旅行社,组建观光游车队,打通“吃住游行”一条龙服务。绿色发展,让余村书写一个个新传奇。2018年,余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万元,潘春林一家,仅开办农家乐收入,2018年营业额便达到1500万,净利润有300万之多。

隆冬时节,我们追寻余村的蜕变之路,它是山乡巨变的一抹缩影,更是浙江农民绿色逐梦,步履不息的真实写照。

“概论现场教学的第二站来到了灵峰街道大竹园村。尽管天上飘着细雨,同学们前行的兴致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在村干部沈卫丽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村东农房改造试点区”——61幢造型别致的农房散落在75亩土地上,远远望去,一片灰墙黑瓦,好似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据村干部沈卫丽介绍,为体现浙北民居风格,民房试点摒弃了欧式建筑风格,采用古香古色的中式风格,并从色彩、材质、纹理等细节入手,巧妙地体现竹乡特色。

该项目的落地,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村里的拆迁安置问题。过去几年,村里引进了不少工程,许多村民的家都被征用拆迁。因此,作为试点的农房还兼具拆迁安置住房的功能。另一方面,村里还将部分闲置的房间进行统一装修,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打造成一个新形态民宿,吸引了不少游客。放眼望去,整个村子山清水秀、花木扶疏,找不到一丝工业污染的痕迹。灵峰街道大竹园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创收之路。

喝茶谈天,听书记讲故事,在青山绿水间漫步……下午的现场教学时间很快过去,通过“概论”课堂进乡村的现场教学活动,同学们对习总书记的“两山理念”的实践和“八八战略”在浙江的实践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加生动形象的认识,对改革开放40年给浙江农村和农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微信图片_20190107091818.jpg

微信图片_201901070918186.jpg

 微信图片_201901070918185.jpg   

微信图片_201901070918182.jpg

(文|陈琳莹)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