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4日上午,金沙棋牌js6666手机版“《资本论》精读会”第四次读书活动在西溪校区教学主楼1125举办。 本次读书活动精读的篇章为《资本论》第一章《商品》中的第三节《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和第四节《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的开头部分,我院刘召峰副教授领读,金沙棋牌js6666手机版二十余名师生参与。
刘老师首先带领大家通读了第三节《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刘老师说,自然形式是非商品劳动产品和作为商品的劳动产品的共性,价值形式才是商品的特性,因而,我们需要着重理解价值形式究竟是什么。就价值对象性的问题,刘老师推荐了复旦大学吴猛老师的一篇论文供大家参阅。刘老师说,马克思指出了劳动产品成为商品源于它的价值形式,并且指出这种价值形式是纯粹社会的,与自然物质无关;马克思想通过追溯货币形式的起源,了解货币成为货币的条件,把金银和货币形式区分开来,从而使得人们不再被货币的炫目形式所迷惑。刘老师认为,仅仅指出商品是抽象人类劳动的凝结是不够的,因为这种说法并没有揭示出商品的本质,因为不是商品的劳动产品,也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因此,还需要像马克思那样进一步指出,这种抽象人类劳动只有在价值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即商品的本质在于抽象劳动的独特表现形式(迂回的、物化的表现形式)。刘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劳动:劳动的流动状态即活劳动,劳动的凝固状态即对象化劳动或物化劳动。价值是对象化了的、凝结到一定产品中去的东西。活劳动本身不是价值,但活劳动可以形成价值。刘老师说,“商品语言”只是一个比喻,不是商品会说话的意思,而是要说明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商品价值是如何表现自己的。马克思认为,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它的价值量是通过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的一定量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的,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的价值形式是通过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的自然形式来表现的。
刘老师说,在马克思看来,一个物体因为置身于价值关系之中,因而充当了价值形式。但是商品交换却带来了一种假象,彷佛商品作为物,本身就具有能够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形式。刘老师指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它既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说它是私人劳动,是就劳动的不同形式即具体形式、具体劳动而言的。说它是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是就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的共同性而言的。刘老师说,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的社会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它需要生产另外一种商品的私人劳动来表现,私人劳动需要通过交换来证实自己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关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做的理论假定,刘老师认为,马克思的假定都是在理论的叙述中,在理论上升过程中的暂时的假定,而非永恒的假定。因为在接下来的叙述中,此前的假定可能不复存在,也就是说,在理论叙述的不同抽象层次上,马克思假定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刘老师说,马克思认为,由于在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商品交换关系并没有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因而就不可能产生将不同劳动等同化的前提即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因此,亚里士多德只看到商品与商品之间的等同,而没有把商品之间的等同追溯为人类劳动的等同,这就是思想家所受的社会历史限制(所谓“时代局限性”)。刘老师指出,商品中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这种内部对立后来外化了,外化为两种商品之间的对立,外化为等价形式与相对价值形式的对立,外化为一个商品的自然形式与另外一个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对立,外化为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另一个商品的交换价值的对立。就为什么是金而不是其他自然物质成为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物品、成为货币这个问题,刘老师说,是因为金作为使用价值,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质地均匀、易分割、易保存、价值量大、携带方便等。
刘老师还带领大家阅读了第二节《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的开头部分。刘老师指出,Fetischismus无论是翻译成“拜物教性质”还是翻译成“拜物教特征”,都是指商品与非商品的劳动产品相比多了拜物教特征(神秘特征)。关于“拜物教”的概念辨析,刘老师介绍了自己相关论文中的观点,以及学术界的相关学术争论。
最后,刘老师还就“如果商品生产出来但却没卖出去,商品中所包含的私人劳动还是不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等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本次学术活动使参与师生们受益匪浅。
(供稿:金沙棋牌js6666手机版2018级硕士生 陈梦香)